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
原山谷里,梅雨声中听一夏。
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,农事上讲究“蓄伏前雨水”,风俗上惯为“祭神祀祖、消夏避伏”。
夏至时节的南方正入梅雨季。
四处都是湿漉漉的,原山谷里的茶树叶像是喝足了水,有一种饱满的透明感,仿佛擦身而过的瞬间,都会被蹭上一身的绿色。云雾丝丝缭绕,合熹堂的磻溪茶山内白毫娉婷生姿。
陆游在《梅雨》里写道,“丝丝梅子熟时雨,漠漠楝花开後寒。剩采芸香辟书蠹,旋舂麦耖续家餐。”
暑气微蒸之时,无处不是水气氤氲,草木惬意,风过茶园盎然生香,飒飒作响。
不妨接一缸梅雨水煮茶——
明清文人间盛行一项雅趣:用黄梅天的雨水烹茶。从士族阶级到平民百姓中,都一度引为风尚。
顾禄的《清嘉录》里有记载:“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,以供烹茶之需,名曰梅水。”不少茶癖爱梅雨水,梅雨来临时,要置大缸收水,而古时认为雨水为天落水,又以梅雨水为轻醇,所以格外珍爱。
犹记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一回中的“栊翠品茶”,妙玉姑娘高雅不俗,品茶极其讲究:茶是“老君眉”,茶呈淡碧色泽,嫩芽满布毫毛,宛若银针,形如长眉。至于煮茶用的“旧年蠲的雨水”,便是上年在梅雨时节收贮的雨水。
对此景象,清人徐士铉在《吴中竹枝词》描绘得生动:“阴晴不定是黄梅,暑气熏蒸润绿苔。瓷瓮竟装天雨水,烹茶时候客初来。”
南岭地暖,故独宜茶,其实说到底,还是一个“闲”字。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的梅子黄时雨时节,或和三两知己,或同家人亲友,闲至合熹堂·原山谷,看红炉微酣,听雨煮茶,方有人生大美之境。
闷热潮湿的梅雨季节,终是在合熹堂的袅袅茶香中托载出了一番新的意味——
是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联系人:周经理
手机:400-999-6777
电话:0593-7368356
邮箱:tea@hexitang.com
地址: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桑海村岭头13号